English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1999-11-03 来源:光明日报 浙江省教委主任 侯靖方 我有话说

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也吹响了我省教育进军现代化的号角。面向新世纪,建设教育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科教兴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这是今后我省教育战线的中心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省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97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全国第3个通过“两基”验收的省份。1998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0.7%;普通高校在校生11.35万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11.33万人,分别比1991年增长90%和3.5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省培养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也为教育提前实现现代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没有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树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强教育扶贫,巩固提高质量;高中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时期,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劳动者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加快发展步伐;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是重要的“信息源、智力源、高科技源”,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配强班子、引进人才等措施,打破高等教育所处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现状,促进事业的大发展。争取到2005年,全省基本达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8%;到2010年,全面达到高标准“普九”,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左右,接近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把一批重点学校、学科和实验室建成“国家队”,较快地提高全省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部省共建的优势,把浙江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充分发挥其“龙头”和示范作用;确定若干所已有良好基础的省属高校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在办学规模、条件、质量等方面跻身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通过新建、改建、联合、兼并等,创建一批名牌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要在全省深入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强镇活动,到2002年,建成30个左右省级教育强县、500个左右省级教育强镇,使其成为带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领头羊。

要以改革促发展,在改革中形成新的发展机制,激发新的办学活力,形成新的发展增长点。通过管理体制改革,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通过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有效增加教育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创设有利于培养人才、集聚人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减轻学校负担,拓展发展空间。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尽快组建20所左右高职学院和一大批二级国有民办学院,筹划好杭州滨江、小和山、下沙三个现代化高教园区,创造条件建设成为“大学城”。

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各类学校毕业生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积极进行高考制度改革试验,从2000年起实行文理科“3+X”的改革方案,选择少数高校进行一年两次招生考试试验,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部分条件较好的职业高中试行与高职相衔接的“3+2”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衡量各地和学校的教育工作,加快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世纪之交的教育,已成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我们在教育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有新提高,在思想上要更解放,在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上要有新进展,在深化改革上要有新举措,千方百计促进全省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步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